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六位战绩显赫的司令员,回国之后,其中4人得到了升迁的机会,而其中2人却降职了。

这六人分别是谁呢?回国后都有什么待遇呢?



陈赓与邓华

先来说一说四名得到升迁的将军。

陈赓 ,湖南湘乡人,“黄埔三杰”之一,1922年入党,参与过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后,陈赓主动请缨,参与到抗美援朝战争当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三次入朝作战的经历。



陈赓的第一次入朝是在1951年1月23日,这天,他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与彭德怀碰面。

两天后,在中朝两国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上,彭老总针对前三次战役做了经验总结,一向幽默风趣的陈赓听得无比认真。

为了对战局有更清晰的了解,陈赓亲自去到了前线熟悉情况,对敌军的战斗部署和装备有了清晰的了解。



陈赓的第一次入朝时间比较短,不过却为后续的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1年1月25日,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爆发,这场战斗虽然志愿军取得了胜利,但最终却没能达到预期。

于是,彭老总赶紧回京,向毛主席汇报了情况,并让陈赓率领换装了苏联装备的第三兵团加入战场。



这年8月份,腿伤稍微好转后的陈赓火速赶往朝鲜,当时的第三兵团遭受了损失,陈赓为其出谋划策。

1952年,因为国内有要紧事处理等原因,陈赓回国,完成了第二次入朝作战任务。

第三次赴朝是在1952年4月,这一次,陈赓改进了“坑道作战”的思路,有效避免了战士们的伤亡。



陈赓于1952年6月16日回国,回来后的他也没闲着,负责起了筹建哈军工的工作。

1954年10月,陈赓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授予了大将军衔。

再来说一说另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邓华



论资历,邓华虽然比不上陈赓,但也是我军的一个传奇人物,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辽沈战役等战斗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彭德怀就曾这样评价他:

“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要知道,彭老总对人的要求可谓极其严格的,能获得他的高评价,足以见得邓华的实力有多强。

抗美援朝战争中,邓华担任了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第二次战役中的上甘岭战役中,邓华参与了直接部署。

最后一次战役中的金城反击战也是邓华指挥的,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胜利,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面签了字。



邓华于1954年回国,在东北军区贡献着力量,担任了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等职,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三阳开泰”

参与过抗美援朝的司令员中,杨成武和杨得志也都因为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升迁。

1951年2月,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周恩来总理与杨得志和李志民谈话,将中央军委挑选杨得志、杨成武作为第二番部队赴朝作战的决定告诉了两人。



周总理信心满满地对杨得志说道:

“这是一场军事斗争,也是一场很严重的政治斗争。全国人民关心着你们,全世界人民也看着你们,实际上是看着亚美am8整个国家……你们19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两个兵团,都是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来,叫做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取了一个谐音,当时的杨得志、杨成武和杨勇并称为“三杨”,总理这样说,也是希望他们在赴朝后能取得成功。



1951年2月中旬,杨得志率领第19兵团赶赴朝鲜,投身到了第五次战役当中。

4月22日,第19兵团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阻击战,以美国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出动了飞机、坦克和大炮对我军阵地连番轰炸,19兵团誓死守卫阵地。

一直到6月20日,第19兵团联合第9兵团等兄弟部队,歼灭敌军8万多人,将战线稳稳控制在了“三八线”一带。



战斗过程中,彭老总还与杨得志一起去第63军休整地看望指战员们,彭老总无比激动,对战士们连连夸赞。

1952年7月,杨得志担任了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从名字上看是个“二把手”,其实不然。

那时候,彭老总正好回国,时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的邓华正在操心朝鲜停战谈判的事情,志愿军作战一事就由杨得志担任了起来。



再来说一说杨成武,在抗美援朝期间担任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1951年9月29日至10月22日,杨成武率领着第20兵团的战士们参与到了三八线东线秋季防御作战中。

在金城、淮阳地区,20兵团的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绞杀战,以肉身对抗飞机坦克,以顽强的毅力击溃了敌人。

在战斗最为紧张的时刻,杨成武十天十夜都没有上床睡觉,困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醒过来立马投入在指挥中。



再来看看杨得志和杨成武回国后的经历。

杨得志在1954年回国,他先是进入了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又在一年后的4月份担任了济南军区的司令员,最后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杨成武也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回国后的他前后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



宋时轮的遗憾

抗美援朝归来的司令员中,有升迁的,自然也就有被降职的。

董其武和宋时轮两位司令员在赴朝作战后,职位却下降了,这是为何呢?

董其武跟其他的将军有些不同,因为起初是国民党军的将领。



虽然如此,但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是非常之大的,傅作义组织指挥的包头战役、五原战役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1946年,担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董其武看清了形势,有意配合我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

最后,1949年9月19日,在傅作义、董其武等人的努力下,绥远得以和平解放,这就是“绥远方式”的开端。



建国以后,考虑到董其武对绥远省的了解,他担任了省人民政府主席。

朝鲜战争爆发后,董其武作为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参与到了抗美援朝的行动中。

不过,董其武负责的是机场修建之类的军事工程任务,主要是后勤保卫工作,并没有上前线。



不过,后勤保卫这个工作的危险性丝毫不亚于前线,都说后勤就是一支部队的“生命线”,美军为了切断我军后勤补给,时常派出飞机轰炸补给路线。

好在董其武顶住了压力,完成了组织交代的修建机场的任务,为抗美援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52年,23兵团缩编,仅保留了69军,考虑到董其武的贡献,毛主席本给予了他正兵团级的待遇。



另外,主席也十分看重董其武,希望他能去大军区里担任副职,不过,董其武主动要求留在69军,主席也没再勉强。

所以,这样来看,董其武的职位是降了。

宋时轮,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1927年入党,在革命时期、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中,宋时轮担任9兵团司令员,在第一次战役之后,志愿军方面总结了经验,为了补充兵力应对下次作战,宋时轮带领着三野9兵团赶赴了朝鲜。

在长津湖战役中,宋时轮的表现没有那么完美。

因为严寒、缺少后勤补给,9兵团遭遇了严重的减员,对此,宋时轮是要负责的。



后来的宋时轮每每回想起这场战役的惨烈,都是无比痛心。

1952年,回国后的宋时轮担任了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从职位上来看,宋时轮属于是降职了,或许,这跟他在长津湖战役中的表现脱不开关系。



不过,一次战役并不能概括这位将军的一生,1955年的他依旧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正如人民日报评价的那样:

“宋时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武装力量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不管这么说,六位老前辈都是为抗美援朝和新中国的建设立了大功的,向革命老前辈致敬、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