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除了人们戏称“宁古塔”的寒冷气候,大多人并不知道这里大部分地区的官方语言是英法双语。蒙特利尔是著名的法语省份魁北克的首府,由于长期坚持推行法语政策,以及法国殖民历史,城市氛围、建筑风格以及饮食和人口构成,都明显与加拿大其他省份略有不同。


刚搬到蒙特利尔时,就首先被城市建筑吸引。虽然长达半年的冬天刚刚结束,在天气依然凉爽的6月, 这里的阳光却毫不吝啬;走过城中心的主街,餐厅和咖啡馆都已开设了户外区域,法语称为“terrasse”。这是蒙特利尔夏天的特色,大多的窗户甚至可以整个掀起来,就为了让人们能更尽情地享受严寒过去后的舒适天气。


经历了漫长低温的束缚,能看得出,享受户外阳光和空气的机会被格外珍惜。 法语的盛行也吸引了来自欧洲法语地区的移民,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同于北美城市的“法式风情”。数不胜数的咖啡馆,尽管有些坐落在某个“偏僻”的拐角,但依然熙熙攘攘坐满了周边社区的客人。 种类虽然不像国内近年来的多元和创新,但你只要点上一杯经典的奶咖或者意式咖啡,依然会被浓郁的朴实而打动。

“邋遢”的奶酪、薯条和肉汁

Part 1

当然,也能找到数一数二的法式奶酪店和正宗的法式甜品专门店。 但作为魁北克省的首府,融合的文化也滋生出了一些极具本土特色的当地菜。

Poutine好比是英国的炸鱼薯条,在加拿大算是一道国菜。 这种混合了炸薯条、奶酪和各式各样炖肉和肉汁的食物也称作肉汁薯条,你可以在加拿大任何城市的街上看到Poutine,甚至出现在当地麦当劳的菜单中。 作为北美的特色美食之一,肉汁薯条在加拿大的快餐界都有一席之地。


魁北克是Poutine的故乡,据说很早以前刚推出的时候并没有奶酪, 后来一位顾客点名要将切达奶酪的凝乳加一些在自己的肉汁薯条上面,没想到让当地的美食家们尝试后纷纷赞不绝口,厨师也立刻开发新食谱,推出了类似鸭肉奶酪肉汁薯条和手撕猪肉奶酪肉汁薯条的经典搭配。

蒙特利尔的市中心遍布年份久远的Poutine餐厅,在最具文化生活气息的皇家山社区,诞生于1968年的La Banquise是名副其实的专门店,菜单上几乎只有Poutine。


我常和朋友吃手撕猪肉和原味的小份Poutine, 手工切块的小土豆大小不均,炖肉汁加奶酪分量巨大,热汁与刚炸出锅的焦脆的薯条搭配,融化的奶酪包裹在表面,缓慢凝固。 被肉汁整体覆盖的薯条也不再酥脆,吃起来反而还有韧劲,带有黑胡椒辣感的肉汁味道并不抢戏,各种酱料搭配得甜咸均衡。魁北克的肉汁薯条风味各异,但都异常黏稠,像是中餐的淀粉勾芡。


闲聊时厨师回答了我,制作肉汁除长时间的炖煮,最后阶段的确会添加淀粉使酱汁更好地与食材结合。这验证了猜测: 天南地北的食物看起来差别极大,但深究做法或是对相应口感的追求,人类的感官和能动性总产生一些“必然的巧合”;德国酸菜、意大利饺子、披萨饼皮和馕......尝试的食物种类越多,往往更容易被这些偶然的巧合所吸引。


La banquise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餐厅,夏天,蒙特利尔总是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游客,让凌晨的店铺都还在大排长队。尽管如此,依然推荐在非高峰期试试这个在北美名声远扬的魁省名菜,除了尝鲜外,对于Poutine很多外地食客的评价是两极的:非常爱,与完全不接受。 无论如何,不试一试,你怎么知道是否会错失一次遇到“人生食物”的机会呢?

这熏肉三明治那么像肉夹馍?

Part 2

蒙特利尔的第二个宝物级美食是名叫Schwartz's Deli的熏肉三明治;但其实是夹在三明治里的熏肉让它更闻名。 超过90年历史的熏肉馆原型是一间熟食店,从开店时便无间断地供应特殊香料配方的古老熏肉。 最初由来自东欧的移民家庭开创,几经扩张,也只是增添了小小的堂食区,现在与每日排着长队等待的居民一起,已演变成蒙特利尔的地标性建筑。


墙上的菜单并不多样,和Poutine店一样,几乎所有菜品都在围绕熏肉发挥,简单直接:大盘熏肉、熏肉三明治、肋排…… 没有任何华丽的推荐语和花里胡哨的名字,所见即所得,适合性格直爽的人。餐厅搭配熏肉的同时也供应各式解腻的酸泡菜,但魁北克的脊梁Poutine依旧出现,虽然它加了熏肉。


熏肉主要由牛肉和火鸡制作,第一次尝试就被神奇的味道打动, 肉汁饱满,瘦肉充足却不干柴,香料丰富地搭配吃起来像是很多道“西餐”塞在嘴中,你能从里面尝到复杂的熟悉味道, 但究竟有什么,那是店家的秘密。熏肉本身就有层次感的香——胡椒和较浓的大蒜味,余味除了熏肉本身自带的淡淡的烟熏,似乎还有些水果的酸。 配上无油无盐发酵的法式面包,口感像极了“腊汁肉夹馍”,再加一点泡菜可能就更棒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尝试了一次之后就对这家熏肉三明治完全上瘾,得知他们有真空包装的在Costco售卖,立刻囤货,平时上班忙或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 这款熏肉已经被我玩出了花样:用潼关肉夹馍夹熏肉,又或是直接切片加上香菜变身一道“香菜牛肉”中华料理。



用熏肉自制的凉拌牛肉

如果未来我要离开蒙特利尔的话,Schwartz's Deli家的熏肉绝对会成为我想念的食物之榜首,它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食物无国界。 如果不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给每个地区的饮食划分了界限,那么回归到原始的享受美食的时刻,人类的味觉绝对是相通的,甚至也可以成为另一种沟通的语言。

Schwartz's Deli的熏肉绝对是来蒙特利尔的必吃之一。如果有机会拜访这里,请一定要在早上十点半开店时候来一份热乎乎的熏肉三明治尝尝。

蒙特利尔的贝果有点“沉”

Part 3

最近很红的贝果是蒙特利尔第三大有名的食物,但贝果、熏肉和薯条总是能互相结合,不厌其烦。 贝果诞生于东欧的波兰,犹太人将这种类似面包卷的食物带到了北美,成为风靡全世界的食物。这几年贝果在国内很流行,可能因为传到日本的传统贝果被当地烘焙师改良出了更符合亚洲人口味的配方,除最传统的Plain Bagel外,加拿大咖啡连锁品牌Tim Horton也以其种类丰富的贝果深受欢迎。



贝果熏肉三明治

买到蒙特利尔当地老字号的贝果时,我感觉跟在国内甚至是英国吃过的形态和口感都不相同: 蒙特利尔的传统贝果形态扁平,面团的密度更高,组织里没有很多空气,也不会一捏就扁扁的。看起来和摸起来都不像传统贝果,也不像任何一种面包,它并不蓬松,因此第一感很像是我在老家吃到的馍。

再闻一闻,发现这种贝果没有类似黄油或是牛奶与鸡蛋的“蛋白”香气,更多是烘烤和酵母菌与面团本身散发的香, 如果买到热乎的,从中间掰开,面团的气孔会更结实,加上浓郁淳朴的面粉味,和西北的馍没什么两样。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其实从贝果的制作过程及材料就开始体现: 1.蒙特利尔贝果在制作时通常使用蒸馏水或者加有蜂蜜的水,而不是普通的自来水。2.在烤制时通常使用炭火,而不是传统的烤箱,因此吃起来有炭火气,还有轻微烤焦的痕迹。 除此之外,烘焙门店会用大蒜、洋葱、芝麻等你能想到的配料加进面团……


这里有很多贝果的老字号门店,持续给城市里的大小超市供应包装好的现烤贝果,拿回家冻在冰箱,想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烤箱轻微复烤,口感跟现出炉的不会有太大区别。 我的家乡在北方,从小家里的主食就是各种馍和烙饼,第一次在这里吃到刚出炉的贝果时,完全勾起了在家乡吃的那些烤饼的味觉记忆。


在国内生活时,每天找遍社交媒体,一直在寻找新奇、有创意的精品面包,也试过各种口味的贝果:蓝莓乳酪贝果、芋泥麻薯贝果、红豆黄油贝果......但在蒙特利尔当地吃到的贝果,这种更加朴实的味道,却更能激发我变化它吃法的心情。

贝果看起来不大,因为面团密度很高,早餐时现烤一个,从中间起开涂上黄油,配咖啡热热乎乎地下肚,饱腹又饱心。


不知不觉在蒙特利尔已经生活快一年了,经历了十分不舍的夏天,也经历了暴风雪肆虐的漫长冬天。多亏这些质朴的美食陪伴。 无论是为了更好地体会和融入当地,又或是偶尔借着异乡的美食慰藉满怀乡愁的肚子,越是如此,越能体会人与人之间本质的相通性:喜爱温度,拥有味觉记忆。

能将遇到的食物和人生联系在一起,也许这就是美食的力量。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作者 / 大刺

编辑 / 王学硕

图片 / 大刺、La Banquise、Schwartz's Deli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